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企业政工 >企业文化

普通的一天 —— 巡护小记

发布时间:2016-11-21 17:43:41  浏览次数: 次 

2016年7月20日  星期三   晴

    吃过早饭,我和老城管护站的闫向东、章小勇、廖世军一起到栗柞(zhā)进行巡护。

    车子经过县城,上了西汉高速引线,穿过峰堡寨隧道,在麻家山隧道口前拐入一条小路,翻过一座小山梁,再在树荫遮蔽的山路上穿行了一阵,就到栗柞了。头一次来到此地的我啧啧称奇,栗柞恰似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所描写的那样: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”

    车辆到此就不能前行了,我们四人取了地图、GPS和干粮和水继续向前走。在查看了麻柞沟的4#林班后,我们步行顺着公路向马合营前进。步行一个多小时,进入马合营。马合营是一条大沟,东北朝向,沟道敞阳而平缓,深约有5公里。进沟的道路有三米来宽,也不是很荒废,看来经常有车辆出入。进入沟口就要涉水过河,虽然已经是盛夏了,赤脚浸入山溪,依然感到冰凉,甚至有点刺骨的感觉。提着鞋,圈起裤脚,过了小溪。此时已是正午时分,一行人坐下来,吃了干粮,稍事休息,继续前行。

    进沟又走了一个来小时,路边有一户农家,同行的小闫说,这是最里面的一家了。大家都说是进去坐坐歇歇,顺便了解一些情况。农院内有辆农用车,还养着各种家禽、家畜。主人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汉,个子不高,淳朴憨厚,热情地招呼我们进院子。大家在房檐下坐下来,倒水递烟,一会儿也就熟络了。主人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和回娘家的女儿外孙也出来,坐在一起闲聊。老汉父辈原是汉中镇巴人,上世纪七十年代搬迁来到这里定居,已经四十多年了。只有一个女儿,已经出嫁到县城边的贾营了,家里现在只有老汉和老母亲一起生活。我问到为何不搬迁到交通方便的地方去时,老汉说,一则家里穷,没有钱购买安置房;二是家里还养着牛羊和家禽,附近还种着板栗核桃山茱萸等经济林木,离不开人。而且在这呆习惯了,也不想挪地方了。就是有一点不好,这里现在还没有通电,生活不是很方便,估计以后也不会有电了。说起森林保护,老汉还是很懂政策的,他知道现在不允许乱砍滥伐了,也明白森林防火的重要性。

    辞别老汉一家,我们继续前行。没走多远,道路果然如那女子所说的一样,被林木杂草遮蔽了,完全荒了。林子里也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。其实在护林人员的心里,有一种“心忧炭贱愿天寒”的心理:道路还是荒了的好,虽然巡护时走起来艰难,但也说明没有什么人进出,森林资源也就安全了。荒了的道路真的很难走,倾倒的树木,丛生的荆棘,还有时不时踩上的隐藏在杂草下的水坑,使我们的速度慢了下来,脚上的鞋子也早已被泥水浸透,走起来发出“扑哧扑哧”的声音。过了二道沟,就是国有林9#、10#林班了。国有林成材的大树比比皆是,桦树、油松、卜氏杨……一个个膀大腰圆,威风凛凛。在齐腰深草丛中行进,大家人手一根木棍,打草惊蛇嘛!虽然沟道平缓,树荫蔽日,但大家还是满头大汗,前胸后背的衣服都浸湿了。一行人相互开着俗气的玩笑,慢慢前行。

    下午3点多,终于到了小平河梁梁顶。没有歇息,我们顺着陡峭的山路下山。看看地形图上密密的等高线,就知道下山的路不好走,但大家还是加快了步伐,还要到“一碗水”——41#林班去看看呢!“一碗水”其实就是一座石崖的底部有个碗状的石臼,常年积水,过去来往的人使用空心竹棍取水解渴,故名“一碗水”。从“一碗水”往下,路越发难走了,加之前一天刚下了大雨,道路泥泞湿滑,我几乎是连滚带爬的走下来。一直到了有撂荒地,路才渐渐好走了。下午快5点了,我们终于赶到了寨沟的朱鹮养殖基地,车辆在这里等我们了!

    这次巡护,让多年没有爬山的我感到很疲劳,尤其是从“一碗水”下来,两腿的膝盖感到僵硬和疼痛。对南宋诗人陆游的那句诗,我也有了更深的体会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!”基层护林员的工作绝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轻松和惬意,巡护要付出汗水和劳动,其中也充满着艰辛和危险,而学会苦中作乐是我们的常态!

(火地塘林场场长 郭林安)


版权所有:陕西省宁东林业局 地址:西安市长安区凤栖西路69号 电话:029-81561443 传真:029-81561443
网站制作:西安千网 备案号:陕ICP备11010086号